绿色建筑,即在全寿命期保持低能耗、环境友好并且健康宜居的高品质建筑。
从绿色建材到绿色装配,再到对既有建筑的绿色化改造——近年来,越来越多的绿色建筑“走进”了大家的生活,助力节能降碳的同时,也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。
实验室里,建材的成分被反复试验,只为尽可能减少对天然资源的消耗、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;流水线上,一块高品质的叠合楼板仅用不到一分钟时间便被制造出来……近年来,我国绿色建筑正在跨越式增长,不但改变着建筑的方式,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。
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今年3月印发的《“十四五”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》提出,到2025年,城镇新建建筑全面建成绿色建筑,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3.5亿平方米以上,建设超低能耗、近零能耗建筑0.5亿平方米以上,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%。
节能、减排、安全、便利、可循环,绿色建材消费成为新趋势
走进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中德生态科技小镇产业园区,流线和圆弧碰撞出文艺前卫的红墙建筑——谁能想到,在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多摄氏度的哈尔滨,这个产业园区从未接入城市供暖管网。
“这些建筑就像是‘保温瓶’,夏天隔热,冬天保温,能耗还更低。”园区物业经理郭学兵介绍说,园区一期工程中6万平方米为“超低能耗建筑”,应用了一系列绿色环保建材:建筑外墙250毫米石墨聚苯板、“真空绝热板”等高效保温材料的应用,大大提高建筑保温效果,降低了能耗;地面下,电热膜系统通过聚酯薄膜通电发热产生远红外热能,热转化率高达99.69%。据统计,相比同等面积的普通建筑,该项目每年可减少碳排放超过1000吨。
“近年来,绿色建材已成为建材行业发展转型的重要方向,也是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。”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总经济师、副秘书长孙星寿介绍说,绿色建材强调的是“全寿命期内”减少对天然资源消耗和减轻对生态环境影响,具有“节能、减排、安全、便利、可循环”等特征。
在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的中建智造花都基地的混凝土综合实验室里,从建材的生产开始,工程师们便反复研究,努力让材料质量更好、更环保。
“我们通过不断调整水泥、砂石、外加剂等成分的配合比,成功研发出机制砂混凝土,目前生产的构件已经通过验收。”中建智造花都基地厂长张俊生表示,这种机制砂混凝土减少了天然砂的用量,更加生态环保,而且混凝土产品强度更大、养护周期短,也降低了成本。
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,绿色建材消费已成为新趋势。“2020年,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、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建立了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制度,制度推行以来,合计已发出4460张评价认证证书,共有6个大类、51个小类、350余种产品纳入绿色建材产品认证目录。”孙星寿介绍说。
此外,2020年,住房和城乡建设部、财政部联合印发《关于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试点工作的通知》,以南京、杭州、绍兴、湖州、青岛、佛山6个城市的新建政府采购工程作为试点项目,要求采用装配式、智能化等新型建筑工业化建造方式进行设计建造,采购符合性能指标要求的绿色建材,建成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。
截至目前,6个试点城市共确定222个试点项目,涉及医院、学校、办公楼等8种建筑类型。试点项目总投资约1000亿元,累计采购各类绿色建材53亿元。
摘自中国建设新闻网 2022年6月8日